《耶利米哀歌》是《圣经》中的一本旧约圣经书卷,它是一系列哀歌和诗歌的集合,表达了对犹大国陷落和耶路撒冷毁灭的悲伤和哀叹。
《耶利米哀歌》远不如《以西结书》和《但以理书》的篇幅长,为什么要被排在第三位呢?这是因为在“希腊正典”中,《大先知书》的排列次序是按照时间 的先后,而不是按篇幅的长短排列。以赛亚是在主前8世纪作先知,年代最早;接下来耶利米在主前6-7世纪作先知,亲自经历了国破山河碎的惨痛历史,写下了《耶利米书》和《耶利米哀歌》。以西结比耶利米年轻,在犹大灭亡前夕和被掳期间作先知,但以理也是被掳时期的先知,一直活到古列元年,亲眼见到神释放被掳的百姓回家乡。
耶利米哀歌的结构令圣经学者颇感兴趣。全书共有五章,亦即五首抒情诗,头四首是离合体,每句起头均依次以希伯来文22个字母开始。第三章则共有66节,因此每段连续3节都以相同的字母开始,然后才以另一个字母开始,依次顺序下去。第五首诗歌虽然也有22节,体裁却并非离合体。
《耶利米哀歌》的背景设置在公元前6世纪。在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把耶路撒冷夷为平地。先知耶利米眼看着自己的预言应验,国破家亡,百姓被掳。这首哀歌为上帝的选民在历史上所经历的惨痛毁灭发出深切的哀悼,并告诉犹太人,他们只要悔改就可以归回、恢复过去的荣光。
耶利米哀歌一共分为五个段落,代表五首哀歌,来哀悼主前587年耶路撒冷被巴比伦攻陷。
《耶利米哀歌》是犹太人在纪念“圣殿被毁日”时要诵读的诗歌,时间是在犹太历法的“阿布月”上旬,大约是公历的7月中到8月初。这个节日是纪念两次国难,第一次是主前586年阿布月9日耶路撒冷被巴比伦人攻陷,圣殿被毁,君王和百姓被掳走。第二次是在主后70年,耶路撒冷被罗马帝国的军队攻陷。犹太全民每年都要诵读《耶利米哀歌》,让百姓世代铭记国难日,好像中文说的“前车之鉴,后世之师”。
《耶利米哀歌》此书没有道出执笔者的名字。从当年把希伯来文经典翻译成希腊文的犹太拉比,到今天的许多圣经学者,都认为耶利米是哀歌的作者。耶利米本人出身于祭司希勒的家族,是与小先知哈巴谷同时代的先知。因为他是犹大国被毁灭的时期的主要先知,他亲历了这一事件。作者利用他自己作为先知的观察,还有诗人的文学气质,写成这卷书。
执笔者对周遭目睹的荒凉、痛苦和混乱局面极感哀伤。城中充满饥荒、刀剑和各样可怖的事。城里的居民苦不堪言,凡此种种都是由于百姓、预言者和祭司的沉重罪孽所致。结果带来了上帝的直接惩罚。但百姓仍可寄望于耶和华,对祂怀具信心,并可以祷告求上帝把他们复兴过来。
第一首哀歌—为受苦且被毁的耶城哀哭 1:1-1:22
第二首哀歌—为受苦且被毁的圣所哀哭 2:1-2:22
第三首哀歌—替受难的民族哀叹 3:1-3:66
第四首哀歌—为受苦的人民哀恸 4:1-4:22
第五首哀歌—为悔悟的全民代求 5:1-5:22
*取自圣经启导本
第一章:荒凉的耶路撒冷
描述了耶路撒冷城的荒凉和被遗弃的状态,一座曾经繁华和充满人声的城市变得孤独无助。
强调了城市的痛苦和羞耻,尤其是因为没有人来帮助或安慰她。
展示了上帝对耶路撒冷的愤怒,因其人民的罪恶和背叛导致了这场灾难。
详述了破坏的深度,包括圣殿的破坏,表明了这不仅是一场政治和社会的灾难,也是一场精神和宗教的灾难。
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诗人描述了他个人的苦难,感受到上帝的重担和忿怒。
尽管有极大的痛苦,诗人还是表达了对上帝慈爱和怜悯的信任,强调了耶和华的信实和救赎的希望。
进一步描述了城市的毁灭和人民的痛苦,尤其是贵族和祭司的屈辱以及普通百姓的绝望。
讨论了社会秩序的崩溃和道德的衰败,反映了战争和围困带来的恐怖。
不同于前四章的是,第五章是一首集体的祷告,请求上帝记念并恢复他的子民。
真诚地呼求上帝的怜悯,希望耶和华能够恢复耶路撒冷的荣耀和人民的福祉。
为什么《耶利米哀歌》对耶路撒冷的毁灭如此专注?
这座城市对犹太人有何特殊意义?其毁灭代表了什么?
《耶利米哀歌》如何表现人民的情感和反应?
作品中显示了哪些主要的情感表达?有哪些重复的主题或图像用来表达痛苦和绝望?
《耶利米哀歌》中对神的描绘是怎样的?
耶利米如何描述上帝与这场灾难之间的关系?人民如何理解上帝在这一事件中的角色?
哀歌如何处理罪和惩罚的主题?
文中是否提到了因果关系,即民众的罪行和所遭受的苦难之间的联系?
在绝望中,耶利米哀歌提供了哪些希望的线索?
是否有对未来恢复的预言或暗示?这些信息是如何被介绍的?
哀歌的结构和文学特征有何作用?
诗歌的形式结构(如每章的独特结构)如何增强其信息传递?使用了哪些文学手法来加深情感的表达?
这部作品对今天的读者有何现实意义?
当代的读者可以如何从这古老文本中汲取教训?它如何启发我们应对个人或社会的苦难?
《耶利米哀歌》如何与《耶利米书》中的主题和事件相联系?
如果耶利米也是《哀歌》的作者,他在《哀歌》中的态度和在《耶利米书》中的态度有何异同?
相关图谱:
本书的主要内容
耶路撒冷变成荒凉(哀歌1章):本章描述了耶路撒冷的荒芜和犹大国的毁灭。城市和圣殿都被摧毁,人民流离失所,面临饥饿和痛苦。
上帝审判耶路撒冷(哀歌2章):耶和华亲自将以色列的华美扔在地上的。祂使节期和安息日被人遗忘,祂丢弃自己的祭坛和圣所。耶路撒冷的惨况令人不忍卒睹。
作者的痛苦和希望(哀歌3章):经历过耶路撒冷所遇到的苦难,耶利米感到很大的压力和忧伤,他在绝望的时候呼求上帝施行怜悯,并且求主审判他的仇敌。强调锡安要仰望上帝的怜悯。
耶路撒冷过去的荣耀和眼前的痛苦(哀歌4章):耶路撒冷过去的荣耀都消失了。因为假先知和假祭司所行的坏事,耶路撒冷被毁灭。另外,仇敌以东也因为自己的罪受到惩罚。
祷告求神怜悯(哀歌5章):本书的最后一章是一篇祷告,表达了犹太人民对上帝的哀求和祈祷,希望上帝怜悯他们并恢复他们的国家。
带着什么问题读這本書?
哀歌中反映了哪些关于犹太人民在巴比伦掳囚期间的苦难和痛苦的情感?
哀歌如何表达了对圣城耶路撒冷和圣殿毁灭的悲伤和哀叹?
这本书中的祷告表达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和希望。在面临困境时,信仰如何成为人们的支持和慰藉?
哀歌中的文学风格和修辞手法如何增强了对痛苦和绝望的表达?
为什么犹太人要把他们的希伯来文经典翻译成希腊文,并且把这个翻译版本称之为“七十士译本”呢?
阅读《耶利米哀歌》可以让人更深刻地理解古代以色列人在巴比伦掳囚期间所经历的苦难和悲伤。它还提供了有关信仰、希望和恢复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上帝的依赖和祷告的重要性。
谢谢观看《耶利米哀歌》的读经前简介。
希望在未来的2天里, 我们一起读完《耶利米哀歌》
并且可以回答上面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