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后书》是一封极具情感深度的保罗书信,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他最为个人化、最坦率的写作。信中不仅包含对其使徒身份的捍卫,更揭露了他在事奉中经历的痛苦、挣扎与安慰。这卷书充满了“真实的属灵生命”——软弱中有能力,忧伤中有喜乐,破碎中有神的安慰。
本书由使徒保罗所写,约在主后55至56年之间完成,当时保罗在马其顿写信给哥林多教会。这封信紧接在《哥林多前书》之后,是保罗第三次与哥林多教会互动的文字回应。
写作背景包括:
哥林多教会中部分人质疑保罗的使徒权柄
教会中受到“假使徒”的影响,对保罗的事工有误解与批评
保罗为恢复与教会的关系,表达他的诚意、爱心与属灵负担
《哥林多后书》不仅是一封辩护信,更是保罗流泪祷告、心灵敞开、牧者心肠的展现。
整卷书共13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主题结构:
第一部分:劝勉与安慰(1–7章)
保罗谈及在患难中得神安慰
解释为何行程改变,并表达对教会的深切关怀
勉励信徒接纳悔改的人,彼此和睦
强调福音事工中“宝贝放在瓦器里”的真理
第二部分:奉献与服事(8–9章)
鼓励信徒以爱心参与耶路撒冷教会的捐助
教导奉献的属灵原则:“少种少收,多种多收”
第三部分:属灵争战与使徒权柄(10–13章)
回应对他权柄的质疑,指出属灵争战不是凭血气
勉励信徒自省、站立得稳
表达对教会最终的祝福与勉励
《哥林多后书》对今日信徒与教会仍具极大属灵价值:
软弱中的刚强:
保罗揭示事奉者的真实心境:虽有压力、逼迫与误解,却靠神得刚强(参 12:9「我的恩典够你用的」)。
真实信仰的见证:
不靠外表、口才、影响力来建立属灵权柄,而是在谦卑、苦难与爱中流露基督的生命。
神是安慰之源:
无论处境多艰难,神是“赐各样安慰的神”(1:3-4),我们也要在得安慰之后成为别人的安慰者。
奉献是恩典的表现:
奉献不是压力,而是恩典,是从神而来的爱心流露。
信徒要自我省察:
「你们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也要自己试验……」这是对我们今日信仰生活的呼唤(13:5)。
《哥林多后书》是一卷深情又充满力量的书信,适合在灵命低谷、事奉疲惫或面对误解时反复阅读。愿你在阅读中,不只看见保罗的心,更经历神如何在软弱中显出完全的恩典与大能。